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4月25日在京举行。中国环境报记者王亚京摄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次全体会议4月25日在京举行,联盟100多家中外合作伙伴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环境报记者邓佳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 牛秋鹏4月25日北京报道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今日在京举行。分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分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在5年多的“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投资贸易中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新动力,也为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李干杰表示,近年来,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努力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围绕促进绿色发展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一是健全合作机制,朋友圈不断扩大。已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50份双边、多边生态环境合作文件。二是推进平台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启动“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平台,成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与柬埔寨环境部共同建立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分别在肯尼亚、老挝筹建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中老环境合作办公室。三是深入政策沟通,共识不断形成。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等系列主题交流活动。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等合作机制下,每年举办20余次论坛和研讨会,共建国家和地区超过800人参加交流。四是开展务实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环境管理对外援助培训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每年支持300多名共建国家和地区代表来华交流培训。在深圳设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
李干杰指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建共享,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有效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要形成强大合力,政府担当引导职责,企业切实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行业组织发挥好协调作用,金融机构当好“防火墙”;要加强精准对接,强化绿色“一带一路”战略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规划的协调,促进生态环保政策法规对接,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产品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的绿色化;要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和应用,实施一批相关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生态环保试点示范项目,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经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出席分论坛并致辞。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部长布拉贝茨等20多位中外政府、智库、国际组织、企业嘉宾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了发言。与会代表共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之策,提出一系列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政策、合作机制和具体领域的优先活动等建议,进一步凝聚“一带一路”绿色共识,为绿色“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
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式启动,绿色“走出去”、绿色照明、绿色高效制冷行动等倡议作为成果予以发布。
来自近3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分论坛,其中部长级官员25名、国际组织负责人17名。
分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次全体会议,联盟100多家中外合作伙伴代表出席会议。联盟联合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讲话,联盟联合主席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挪威前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斯蒂尔作了发言。会议介绍了联盟工作大纲及2019-2020年工作要点,并听取了联盟联合主席、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合作伙伴的意见建议。与会代表对联盟成立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联盟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保合作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桥梁和纽带,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途径,将积极参与联盟有关活动,携手共创绿色“一带一路”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