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打通污水处理“经脉”难在哪儿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污水管网都面临着摁下“快进键”的命运。

 

  因为,水环境治理监管加剧,水生态修复不断升温,让污水处理厂迎来一场力度空前的提质增效热潮。一叶落知秋,最先感受到行业升级改造的莫过于这项被业界视作“隐秘而伟大”的民生工程。

 

  都是管网“惹的祸”

 

  “黑臭在水里,源头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

 

  与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相比,污水管网是更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地下管网看不见、摸不着,加上过去建设理念是重地上轻地下,导致地下管网问题频出。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虽已建成,但由于收集管网建设迟迟跟不上,设施“晒太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省份县城污水厂的负荷率还不足60%(注:运行负荷率=每日实际进水量/每日设计处理量)

 

  这与当地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存在欠账有相当大的关系。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超过4800座,但是进水浓度逐年下降,其中约有1000座进水COD甚至在150mg/L以下。敷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排水管道,地下水进入污水管网,挤占了污水管网的输送容量,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尤其在处于丰水期的南方地区,大量的雨水、河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实际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率可能更低。

 

  这意味着原本应该发挥治污效果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大量污水可能是经过大比例稀释以后的污水,如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进入了污水处理厂。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曾指出,过去对管网建设的不重视、规划设计不够科学、管网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都是导致COD浓度越来越低的原因。

 

  一场顶层设计带来的革新

 

  亦如业界所言,“管网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关键在于管网质量,但众多城市污水处理规划设计普遍存在“重厂轻网”现象。污水管网一般分布在地下,属于地下的设施,然而在我国污水厂没有对污水管网进行管理之前,污水管网的管理企业并没有对这些设施进行相关的维护。加之“有些地方竖向控制问题突出,管网高度相差一两米,根本接不上,也就收集不到污水。”更为严峻的是,这种情况在我国十分普遍。

 

  “水多的地方没管网,有管网的地方又没有水,都是我们时常遇到的大问题。”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坦言道。而在管网设计过程中,虽然进行了污水管网总体的规划,但是由于成本、资金方面的考虑不足,因此常常导致成本增加、资金流失等问题。管网的错接、混接也是大问题。即使有主干管,但缺乏来自各生活小区或工业区的支管和“毛细血管”配套,污水依然无法通过管网收集。

 

  管网“顽疾”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在20195月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中曾对污水管网寄予厚望:“明确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重点难点也是首要问题即“清污分流”,也就是将旱天直排进入地表水体的污水和未纳管的污水通过工程措施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

 

  不仅要在雨天的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更是在旱天地下水、河水等客水在污水管网中与污水的分流。同时,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管网等设施的短板。针对老旧污水管网很可能是要分区块进行排查、改造和维护。而新建管网则从前端的规划、施工设计等要严格把关。《行动方案》同时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生化需氧量(BOD)浓度提升到100mg/L的要求,折算到COD浓度则为约200230mg/L

 

  钱未至 “风”已起

 

  无论是接近愈发严苛的出水参数,还是为达标而投入的管网规划,最终的落脚点均在“成本”二字。从实际可操作性来看,如果将管网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将大幅提升,超出居民和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当前,污水处理费只能勉强覆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而污水管网的运行,还需要财政付费。

 

  从地方上的项目看,管网建设无法收水费,而是一种沉淀性资产。有专家指出,根据几大设计院从北方到南方的管道造价统计,北京造价平均700万元/平方公里,南方是1300万元/平方公里。考虑到目前的管网中,雨污分流制的管网长度仅占到管网总量的40%。在20187月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就曾明确表示,全国现在仅污水管网的缺口就有40万公里左右,资金缺口在万亿元以上。

 

  在污水处理领域,采用BOTTOTPPP等模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前述商业模式大多更偏好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并非配套管网建设。迄今多数地方污水处理实行厂网分离,污水处理企业一般仅负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网一般由市政部门或其所属的事业单位负责。

 

  “因为管网建设投资回报比建厂,要低很多。所以一般民间资本介入管网建设的意愿较低。”而要把管网纳入PPP模式,无论是项目权责边界,还是民间资本的回报模式,都比以往复杂。配套管网的投资规模一般要超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甚至是后者几倍。即便对于资金雄厚的社会资本而言,尚未建立的“投资方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和履约机制的信任”俨然成了资本大举入场的老大难。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这对大家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按照既定补贴标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补助。不同批次补助标准分别为6亿元、4亿元、3亿元。随着污水处理厂升级的深入,这对于管网类企业来说是机会,本土管网生产、检测和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以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发展格局也将发生改变。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