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生态治理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发布

  1218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明确了当前生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治理政策建议。

 

  我国生态治理存在四方面问题

 

  《蓝皮书》分析指出,我国空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污染处理和居民生活改善,而绿化环境指数最低。这表明,我国在实施生态治理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同时,《蓝皮书》也指出我国生态治理存在四方面问题。

 

  《蓝皮书》首先提出,实现全面遏制土地退化目标具有长期性。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土地荒漠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国已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呈现出波动性特征,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仍高于10%。防治土地荒漠化是重大的生态工程,更是重大的社会工程,全面遏制土地荒漠化扩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蓝皮书》提出,我国破解生态保护优先与产业化进程冲突非常紧迫。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峰期,在这一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顺序的矛盾,如草原生态保护优先与工矿业发展的冲突、林地生态利用与经济利用的矛盾等。

 

  另外,存在自然保护地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成果的艰巨性。《蓝皮书》分析指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的省份,GDP总量水平低,人口数量少;GDP总量水平高的省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小,人口多。即在空间和行政管理单元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与经济增长水平分离。如何让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的省份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成果,是我国生态治理中的重大挑战。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在空间和行政单元上的分离,需要制度设计来弥补,构建起惠益当地和跨越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全面共享共治机制。

 

  最后,尚需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和构建现代监测体系。《蓝皮书》指出,在生态文明战略布局下,建立准确、及时和具有可比性的监测体系是生态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然而,准确评价全国生态系统的变化,是我国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生态治理中仍面临着基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等问题。拿准确性问题来说,陆地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的草原、湿地、林地之间受到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监测部门由于体系的割裂造成的重复统计难以避免。再如及时性问题,草原面积数据仍是1990年全国第一次普查的结果,尽管不乏科学考察和定位定点观测数据,但并不足以支撑对全国草原面积变化的反映。

 

  我国生态治理政策建议

 

  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态治理,实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蓝皮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蓝皮书》提出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的政策建议。首先,需要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继续推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破行政区限制,按照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实现整体设计、分项治理。资金对于生态保护及修复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创新融资机制,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供资金保障。还要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补偿能够落实到位。

 

  水生态治理是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水生态治理,《蓝皮书》建议,完善水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进水生态治理制度、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实行流域生态补偿、强化水生态功能区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注重水生态治理监测。

 

  其中,在强化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方面,《蓝皮书》建议,全面开展水生态功能区和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评价,从严核定流域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量,并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流域与各区域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权力和责任,对水生态治理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在水生态治理监测方面,加强流域生态功能区和省界缓冲区水质的自动监测,实现重要河流控制断面水质动态监控。

 

  此外,《蓝皮书》还对林业生态建设和草原生态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