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2月14日,《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该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进行公示。《方案》提出,在广州市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到2035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

探索广州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方案》中提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编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探索钢铁、石化、水泥、火电、热电等重点行业碳减排路径,形成广州工业领域碳中和路径。大力发展太阳能、天然气、氢能等低碳能源。持续推进碳排放交易,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项目。推广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示范工程项目经验。深化碳普惠制,鼓励申报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碳足迹评价。

  补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缺口。鼓励燃煤发电厂、水泥、建材、钢铁、生活垃圾焚烧等行业企业开展低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协同利用处置,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规范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水工艺设施运行,保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效果。保持外运至外地的污泥处理处置渠道畅通,合理分配污泥干化焚烧和外运处置量。鼓励污泥能源化利用,推进污泥与垃圾混合掺烧,推动增城仙村生态资源循环处理中心建设,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自主可控。

A级旅游景区禁售塑料袋、塑料餐具

  在绿色生活方面,《方案》提出,在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农贸市场等场所,提倡重提菜篮子、布袋子。禁止A级旅游景区提供、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广使用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免胶包装箱、可降解基材胶带和填充物,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执行绿色包装、减量包装标准。到2022年底,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提高到15%以上;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

  探索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回收、委托回收或联合回收等模式,依法建立报废机动车、车用动力电池及废旧零部件回收网络与管理体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通过线上交易平台等方式,拓展回用件与再制造件供需信息发布渠道,完善二手零部件再利用技术规范,探索建立报废汽车拆解、拆解产物再利用及废弃物处置等配套标准体系。到2023年,力争建立1家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标杆试点企业,形成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模式。

2035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要实现负增长

  在试点建设阶段,《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构建,建成一批绿色生产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比2020年下降5%,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危险废物基本实现全面规范化管控;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9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5%;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膜回收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

  “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工作全面开展,营造浓厚的“无废城市”创建氛围。

  在深入推进阶段,《方案》提出,到2025年,“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下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8%;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8%;

  农膜回收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无废文化”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助推广州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

  在持续推进阶段,《方案》提出,2025年之后,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

  到2035年,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形成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