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我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在履职过程中,以科学为基础,结合调查研究,是我的基本原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的一句话,传递出沉甸甸的责任感。几天后,他平日里奔赴各地调研所掌握的重要信息,将变成凝聚着心血与期待的提案。

这些年,闵庆文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调研,闵庆文跑遍了我国所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和大部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同时,他还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如何发掘保护农业与林业文化遗产、做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如数家珍。

“当地居民是保护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调研过程中我有一个最大的体会,保护和发展都应当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利益保障。” 闵庆文谈起近一年来在基层调研的感受时指出,“无论是农业文化遗产地还是国家公园里的居民,他们已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是生态的保护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实际上,自2017年起,闵庆文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重要生态保护地功能协同提升研究与示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带领团队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性进行研究。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关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17000多名牧民走上生态管护岗位,成为园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这让闵庆文看到了“当地人”的力量和他们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作用,也看到了他们对家园的生态和文化所饱含的深厚的感情。这让他坚信,当地居民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有着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应当是国家公园的主人和保护的主力军,也应当是保护的最主要受益者。

从2005年起一直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让闵庆文成为这个领域的“元老”。他常常带着团队跋山涉水,深入乡野,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与当地政府和农民一起探索保护和发展的途径。

“这些年,我思考最多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有什么关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这些国家重大战略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传承与发展?”闵庆文最大的愿望是,让农业文化遗产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有更好的发展。

“不能期望一个提案能解决所有问题”

多年来,闵庆文及其团队的努力和辛劳渐渐见到了成效: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越来越多的充满先民生态智慧、体现人地和谐理念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走向了世界。

玉汝于成。“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重要的农业遗产保护了下来,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农业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闵庆文的话语中透露出欣喜,“可以说,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探索出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理念与途径,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是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是探索国家公园建设,难关与挑战始终存在。

“发挥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作用,让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更好发展,让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重视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生态、文化与经济价值,建立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让我国农业宝贵财富和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耕文化不断发扬光大。”闵庆文希望通过提案,进一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能期望一个提案能解决所有问题。”闵庆文始终以学者的理性面对着现实,“在今后的履职活动中,我仍将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力求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